《燕云十六声》凭啥自称“国产游戏破阵之作”?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5月31日,《燕云十六声》开启了第三次仲吕测试。这是游戏自公测定档(7月26日)以来,首次与玩家面对面“过招”。
由于此前一直在进行小规模测试,这款游戏的内里真正了解的人不算多,只能从外部零星的试玩片段里管中窥豹。因此在体验这款自称“国产游戏破阵之作”的游戏之前,我也忍不住暗自期待:向来不缺武侠题材游戏的网易,究竟还能做出怎样一个乱世背景下的开放世界?
而在初步体验了游戏PC端的内容后,我惊奇地发现,与游戏宣发图上“凄风苦雨”的乱世印象不同,《燕云十六声》的武侠世界不仅有厚重的历史基调,也有完全出乎意料,更加生动甚至“恶搞”的鲜活一面。
一
武侠是一个高度抽象的概念,它是以中国古代的历史故事和小说为原型进行幻想或超自然加工美化过后的产物,是我们文化特有的浪漫想象。
《燕云十六声》最吸引我的内容,就将这种源自幻想的浪漫,具体拆解到游戏的一招一式中。
角色鞋间轻点水面就能窜出数丈远,房梁上的飞檐走壁翻腾,奇术定身,当这些想象中的画面真的出现在游戏里时,还真有种说不出的兴奋。
游戏中战斗模组与武器系统深度绑定,玩家通过切换持有武器即可达成完全不同的招式效果,并且同一武器又将基于功法选择演化出不同的分支。仅就前几个小时的体验来看,这一块的内容相当丰富。
在维持剑走轻灵,刀行厚重这样的武侠原教旨主义样貌外,相比最初版本,仲吕测试在动作上做了简化,让每段攻击之间的衔接更为流畅。去掉了枝桠的部分突出主干后,也能感觉到游戏的武术动作变得更加具有张力。不止有飘逸的部分,也多了大开大合的重武器呈现出的力量感。
但当这种动作延伸到与敌人对招时,则无法避免地遇到了一些问题。能看得出,制作组想要营造更多的PVE交互内容,让战斗时的策略选择更丰富,所以在普通的闪避与防御间加入了奇术(类似技能的辅助战斗手段)与卸势(类似完美防御)的设定。
然而在实际游戏中,玩家的出招模式与敌人的动作之间并没有形成很好的互动,除却“卸势”外的多数时间里,角色与敌方BOSS仍然处于一个“各打各”的状态,或者说在更多的时间里玩家操纵角色是偏向被动的,这其实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动作上带来的流畅感。
在武侠的形象和质感上,《燕云十六声》虽有不足但还是做到了独特的刻画,也希望在游戏后续的制作上也能维持住这个细节水准。
二
相比动作系统,对于《燕云十六声》的开放世界设计我实际上更为好奇,毕竟这一块才是玩家长期体验的主轴。
制作组并没有选择常见的“问号”等符号作为地图上的强引导,而是将交互点埋在了细节中让玩家主动挖掘。不仅如此,制作组对于玩家行为引导的设置也十分有趣。
举个例子,当我从大路走过,看到有个人把头插在石头里,哪怕我手上有更紧急的任务要做,我还是会忍不住上前看看这个老哥在耍什么花样?
类似的交互内容在游戏地图中相当密集:
比如没事可以撸个大橘
河边还有攻击性极强的大白鹅出没
甚至还可以抢NPC的马
让人感叹清河确实民风淳朴人才辈出的同时,这种胡逼的诙谐感倒也冲淡了游戏始终萦绕的哀伤基调。
此外,在大世界中也还存在信息密集颇高的小区域,承担着类似单人副本的作用,在这里游戏的解谜、交互、战斗等内容都被制作组浓缩后塞在了里面。
这样的开放世界细节使得游戏整体内容的丰满度大大提升,穿插在主线内容中作为硬核内容的调剂。目前的节奏恰到好处地保留了玩家的新鲜感,同时也让玩家更容易相信这确实是一个鲜活的世界。
三
不过当我们抛开这些看起来很胡闹的部分去看燕云的内核时,其实不难发现,游戏的叙事主体仍然是悲伤的。这种悲伤隐藏在整体的文化氛围之下,看似歌舞升平,实则大厦将倾。
(pv中的开封)
游戏背景被设定在文艺作品鲜少提及的五代十国。这是一个以无序、混乱著称的年代,借用制作组的说法,“十个大国在短时间内诞生、战斗、灭亡。短时间内发生了很多变化,同时也是一个充满可能性的时代。五代十国时期之后,“宋”(北宋)时代即将到来。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文化、经济、政治高峰。在这部作品中,我想向大家展示它是如何从低谷到巅峰,走向一个大繁荣的时代。”
为了传达故事的历史背景,游戏最终被命名为《燕云十六声》,除却与“燕云十六州”向映衬外,“十六声”也同时象征着着古乐理中的代表标准音高的十二律加当时民间使用的四个音高之和。
在这样一个礼崩乐坏的乱世,比起大众对于武侠的刻板印象,《燕云十六声》中游侠儿的形象中独有的漂泊感反而让人更容易代入故事。
作为夹在唐宋两大盛世中间,从谷底走向巅峰的时代。动乱将歇,百废待兴,用来承载武侠这样的主题再合适不过。
而《燕云十六声》的传统文化底色,也不仅仅是在游戏内容的塑造上,细看官方的几次测试宣发,我们也能发现一些细到入微之处。
蕤宾、黄钟、仲吕,游戏的三次测试都分别以中国传统文化五音十二律中的七律、一律与六律命名,除了游戏分别在七月、一月以及六月测试外,也回应了《燕云十六声》的主题。
十二律里,根据三分损益法,“仲吕”无法回到“黄钟”律,即古乐理中“仲吕不能还生黄钟”的著名理论,似乎也是官方借此在预示着本次「仲吕测试」将与「黄钟测试」有所区别。
期待顺着传统音律的脉络顺延下去,《燕云十六声》还能够继续给我们敲响不一样的“破阵之音”。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